申论文章论证一直是考生写作的拦路虎,不止是没案例的积累,即便有了案例,考生也常常不了解怎么样围绕核心进行剖析。下面国考网给大伙提供一些关于阅读的论证素材,作为平时写作中的积累,期望大伙培养好习惯,自行储备并进行剖析。
1、古时候
悬梁刺股: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,从小勤奋好学,他天天晚上学到深夜,为了防止发困,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,一头拴在房梁上。战国时,有个名叫苏秦的人,想干一番大事业,便刻苦念书。每当深夜念书时,他总爱打盹。于是,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,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,以提精神。
凿壁偷光:匡衡,出身农家,喜欢念书,祖父、爸爸世代都是农民。他年轻时家贫穷,白天给人做雇工来保持生计,晚上才有空闲念书。可是家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。邻家灯烛明峦,却又照不过来。匡衡就想出个法子,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,偷它一点光亮,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。他就捧着书本,在洞前映着光来念书。
囊萤映雪:东晋人车胤,年幼时好学不倦,勤奋刻苦。他白天帮大人干活,夜晚便捧书苦读。可是因为家境贫寒,常常没钱买油灯,书也读不成了。他为此十分烦恼。一个夏夜的晚上,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,突然发现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。他突然心中一动,如果把这类萤火虫聚集在一块,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念书吗?于是,他开始捉萤火虫,捉了十几只,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,挂在案头。从此,他天天借着萤光苦苦地念书。
2、现当代
陈毅喝墨:陈毅小时候是个书痴,他无论到什么地方,第一件事就是找书看,只须一本书在手,就会忘记周围的所有。去亲戚家过中秋节,主人家有很多藏书。于是他喜出望外,开心得把步行几十里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,拿起书就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,一边读还一边用毛笔做笔记。吃午饭的时候到了,亲戚让他快去吃饭,但他总不舍得把书放手。亲戚只好把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到书桌上。结果他蘸着墨盒里的墨汁吃下去,所以闹得满嘴都是墨。这件事传开将来,大家都亲切得称陈毅是吃过墨水的人。
闻一多醉书:闻一多念书成瘾,一看就醉,就在他结婚的那天,洞房里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,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,大家还到处找不到新郎。急得大伙东寻西找,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。他仍穿着旧袍,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。怪不能人家说他不可以看书,一看就要醉。
3、海外
伽利略好奇善问: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。他在比萨大学念书期间,就很好奇,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,甚至让老师感到厌烦,可他从不在乎。有一次,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,他就筹备了很多问题去请教利奇。这一次可好了,老师诲人不倦,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。伽利略非常快就掌握了关于平面几何、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常识,并且深人地学会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、浮体比重等理论。
高尔基救书: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,爱书如命。有一次,他的房间着火了,他第一抱起的是书本,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。为了抢救书本,他险些被烧死。他说:书本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,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,假如不是书本的话,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,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。